


未来成都的“gai”——将绿道融入街道慢行系统
2019-07-16
浓密的树荫下有着一排长椅,有人在乘凉聊天?
或是静谧的街角公园,有人跑步、跳舞、骑车?
……
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的空间载体
街道担负着交通、休闲、生态、商业、文化等功能
也生产着人们对整座城市的想象
为推动街道的“人性化”转型,对其规划、设计、建设与管理进行全过程指导,我市制定了《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》(以下简称《导则》)和《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建设技术规定》(以下简称《技术规定》)。
《导则》提出,根据街道的沿线功能和场所活动分为生活型街道、商业型街道、景观型街道、产业型街道、交通型街道和特定类型街道六大场景。
生活型街道:
生活型街道是指,通过为居民创造生活娱乐、休闲交流的公共空间所塑造温馨舒适的场景。《导则》指出,宁静安全的街道环境是重点,包括要有合理的机动车管理、安全的过街设计、便捷的非机动车出行以及宽敞舒适的步行空间。
商业型街道:
应满足多样化消费、休闲和体验需求,塑造业态多样、活力独具的街道场景。如提升步行舒适性,打造宽敞的步行空间、TOD一体化的立体过街;增加活动多元性,形成活跃的沿街场所、打造分时共享的活动空间;打造街道识别性,打造舒适宜人的街道尺度、视觉丰富的街道空间。
景观型街道:
是通过打造层次丰富的街道绿化,创造景观丰富、绿色健康的街道场景。
交通型街道:
是通过保障慢行安全和机动车高效通行,塑造高效安全、绿色便捷的街道场景。
产业型街道:
保障物流运输车辆的通行,塑造简洁大气,绿色低碳的街道空间。
特定类型街道:
场景覆盖了商业步行街、滨水步行街、街巷等目前常见、但亟待改善的类型。
未来,城市街道建设的核心目标是
建设以人为本、安全、美丽
活力、绿色、共享
公园城市街道场景